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圖書《全球弔詭》之觀後感想 < 編號:NO.006>

全球弔詭」這本十年前出版的書成功地預測了,近幾年來全球發展的動向趨勢,但作者約翰‧奈思比(JohnNaisbitt),並不是憑空揣測做出時勢的判斷,在本書中他根據許多數據、調查及時事,深刻地剖析未來全球的發展,以下我將就此書做出簡略的介紹及評論。

在書中作者一反西方人視亞洲為世界邊陲的心態,指出二十一世紀亞洲巨龍復甦大勢,他在書中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亞洲未來大勢是:由追隨者轉變為領先者;由追隨西方轉變為領先西方。」並更深入的揭露在亞洲市場中日本即將退位-由於日本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多半限於貿易與投資,致使今日亞洲漸漸轉向中國大陸主導權局的跡象;另外他在書中也提出個人化的新思維:新世紀大環境會為最小的成員服務,誰能說小個體不是強而有力的呢?而個人化也間接推動著全球最大的產業-觀光旅遊業,作者指出新世紀的產業金礦將會由旅遊業及通訊業掛帥,其中通訊發展所引發之電信革命更是以往始料未及的-針對個人特色化之餘,更對傳統企業甚至是政治結構,在在都造成了衝擊,總之,這兩種產業勢必成為全球發展的兩大支柱。

作者許多洞燭機先的看法都使我很有共鳴,但其中旅遊業會是世界上最大產業這點卻使我頗有疑慮,只因旅遊業雖帶來龐大的收益,但因牽涉面向較廣,相對的變數也多;近年來,天災接二連三,每每受到衝擊時,觀光產業是幾近停擺的;例如2003年的SARS風暴,就使我國由2002年近300萬來華觀光人次,猝降為2003年不滿230萬的來華人次,間接也宣告了2008年觀光客倍增計畫的失敗;又2004年南亞強震海嘯,對東南亞的觀光旅遊業無疑是投下一枚極具殺傷力的炸彈;重振觀光產業的工程中,除了硬體上的修護、更致力於宣傳、政策的配合…等方法外,即使再如何積極重建,仍然需要時間的等待,而在這段乾涸期中,人才資金的流失、重建前後的收支平衡、時勢的轉移造成市場飽和…等,都是隱藏在後卻又不可忽略的問題,這些在在都造就了這個產業的不穩定性;二十一世紀初觀光業的成長未如預期,反而因許多不可抗力之因素使它呈現萎縮、下降的趨勢,其中還有一半的獲利都是由商務客而來,觀光旅遊業的變數本來就多,如此不穩定的產業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嗎?我想答案恐怕誰都不能肯定。

還記得在課堂上曾討論過一個概念,若想致力於發展觀光,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勇於創新」,約翰‧奈思比也有這麼一句名言:「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句話對我的思緒造成了很大的衝擊,身處於正蓬勃發展的亞洲世界,「物競天擇」這走向,未來將會被實踐的更加徹底,(即使我們再怎麼抗拒此觀念。)「創造自身價值」恐怕將是個人人都必須面對的切身課題;在過去幾年內,任誰也料不到中國大陸這個向來被視為「成衣工廠」的共產國家,竟會崛起亞洲的無限商機,同樣地,雖然台灣現在的經濟地位不如以往,處於一片不被看好的聲浪中,但也未必代表我們沒有機會突破目前的窘境。話說回來,要想提升競爭力,最根本的解決之道莫過於從教育向下紮根,有位美籍作家在書的序言中曾這麼舉例:「以前小時候,爸爸常常嚇唬我,要將碗中的飯粒吃乾淨-因為非洲人跟中國人會跟你搶飯吃;現在我總是告誡我兒子,要努力讀書-因為中國人會跟你搶工作!」這例子乍聽之下雖然有點諷刺,但它正貼切的描述了中國的人才濟濟,將會是未來發展的強大後盾;不可否認!中國的大學生文化水平與我們是有差異的-他們非常勤於向學、平時大量的閱讀、加上個個都很有主見、辯才無礙,相較之下,我們是否缺乏了那些能力及企圖心?以上種種的威脅都值得我們深思、檢討及改進。

「亞洲,你的名字叫希望!」-這是作者對世界大勢的展望,相當贊同他此項論述外,我不禁質疑此項發展帶給我們的衝擊會是利?是弊?在這裡引述狄更斯在《雙城記》形容法國大革命是:「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依目前大陸化之趨勢看來,對中國大陸而言,最好的時代的確是不遠了,但對在國際舞臺上經貿角色漸被取而代之,越來越無商業價值的台灣來說,要如何避免成為所謂「最壞的時代?」-發展觀光業似乎是一股銳不可擋的潮流,而順應這股潮流,創造更大經濟效益外,我想,更遠大的願景無非是能引領潮流,進而達到帶動其他產業,建立及豐富台灣新價值!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