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醺」這本書裡,作者韓良露寫下自己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中,藉由淺酌酣飲,發現當地的酒文化、酒知識、酒性情及各種風土民情,而去融入在這個迷人的酒的國度裡。比如說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勃根地及波爾多,都是出產葡萄酒的知名產地,不過這兩個產區不同之處在於:勃根地的葡萄園面積都非常狹小、地形破碎,所以導致不論在品質控制方面或大量生產都較不容易;而波爾多的葡萄園產區廣大,在栽培葡萄、採收,釀酒、裝瓶、出貨都一手包辦,相較之下品質也較好控管。
作者認為:在「微醺」的狀態下,才是與酒最美好的關係。你可以輕閉雙眼,想像自己躺在軟綿綿的白雲上,身體輕了起來,心也開始放鬆起來,不知不覺地,困在身體裡的靈魂也想馬兒般地在草原上盡情奔馳。
在大三上學期,系上開了一門選修課「酒與飲料的認識」,當時就覺得這門課還蠻有趣的樣子,除了可以認識和品嚐很多不同種類的酒之外,應該還可以增加對於酒方面的相關知識。也因為這個原因,才讓我開始想真正去了解酒的美。
這個世界上有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酒,例如:有生活品味象徵的葡萄酒、喧鬧吵雜party的雞尾酒、慶功宴的香檳、三五好友相聚聊天的啤酒、獨自狂飲來麻痺自己的烈酒等等。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心境下,選擇適合當下自己喝的酒,將自己的情緒適當抒發出來。
我很喜歡作者所寫的:「在微醺的狀態下,才是與酒最美好的關係。」這句話,因為那是一種虛實之間的感覺,讓人的心充滿著雀躍與放鬆,看似矛盾卻融洽的感覺。相較於歐美,台灣人的飲酒方式就較為豪邁,像喝白開水似的,一杯接一杯。在歐美,細細的品嚐美酒,是一種享受、放鬆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品味的象徵。在台灣,美酒卻是一種應酬的手段,一杯一杯的下肚,不是為品嚐它的好,而是為了在這談笑中又獲得的利益有多少。
閱讀完「微醺」之後,讓我對酒的觀念有所改變,不再認為是一種毒藥,而是因應時代改變所延伸的一種生活的態度。如果事、物都超過了合理範圍就會變成一種害,酒喝的過量就會變成一種毒,唯有拿捏分寸,在微醺之間才能體驗到酒所帶來的輕鬆愉悅。有報導指出:晚上小酌一杯紅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我覺得:不管是為了身體健康、製造氛圍、抒發心情,還是為了與友同樂,偶爾來杯美酒吧!為自己的生活添加一些酵母,讓它發酵產生香醇的氣息,以此豐富你的生活,有何不可呢?Cheers!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圖書《微醺》之觀後感想< 編號:NO.04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