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圖書《轉山》之觀後感想< 編號:NO.061>

一個理由的出走,一個流浪者計畫的執行,一個人的轉山
九十個日子,翻越了四萬五千九百七十公尺,騎過了一千八百多公里。
在醉人黃昏的瀘沽湖湖畔遇見了松娜,見證了摩梭人的嚴謹愛情,
在梅里雪山失足,體會著人類的渺小與自然的雄偉,
到行經東達的路上,藏族小孩所丟石頭一塊塊從頂上身側無情地飛過,
在幫達的軍營裡,充當著文化水準一級的悉大哥,
與藏獒的對峙,湧現出不知何來的勇氣與力量,
遇見朝聖者三步一個循環,並揚起卑微的塵埃與無盡的尊嚴。
這是謝旺霖的流浪故事,卻是我心靈流浪的開始。

放棄法律政治的路途,轉往文學的道路,
這樣的決定,週遭的師長與親友始終質疑,
自我質疑自己陷入迷茫惆悵,想放逐自己到一處不受干擾的地方,
資格不符卻毅然決然參加雲舞集門「流浪者計畫」,
在等待徵選過程中,便隻身前往沒有目的的中國之行,
人在麗江的他接獲到雲門的面試通知,
之後便開啟了流浪者計畫-騎單車到西藏的始末。

途中遭遇到許許多多的折難,梅里雪山的失足後令作者無法壓抑情緒而大哭,
痛苦的是身為人的卑微。
享用朝聖藏人宴請的生肉,導致食物中毒,在夜裡的不舒服反噬著身體,
孜意侵略削弱著尊嚴,光冷著下半身,肛門把最後一滴尊嚴也流掉了。
在作者的文筆帶領下彷彿自己也走過了神聖的轉山之旅,
體驗到群山環繞的壯麗景致,人類在偌大自然界的無助,
在隔絕了一切外界事務的自然中,你只是天地間的一物而已,
與週遭花草樹木無異,硬要說不同處只不過你掛著一個人類的稱號。

看到書中描述朝聖者不為今生,祇求來世,
不禁驚嘆著是什麼樣的虔誠信仰,
支撐著他們忘卻身體所受到的風霜一路往前走,
耐不住風雨路途催磨,折死在朝聖的路途上不在少數,
只是為了抵達那心靈所往之處,這樣看似非人能為之的行為,
在藏人的眼中卻只是個該做的事,而卻沒有我心中所謂的為什麼?
作者途中遇到三位朝聖者,朝聖者分享食物給他,
作者想為朝聖者做點甚麼,想給予防雨和露宿的裝備,
回報朝聖者,他們斷然拒絕,堅持說這些東西對作者來說更為重要,
在言語不通下,作者知道了,朝聖者認為他們有三個人,
不論遭遇痛苦、寒冷,他們可以圍在一起熬過,
但作者只有自己一個人,所有的苦痛只能自己承擔,
我看到這,又只能在一次的驚嘆,
原來設身處地是什麼樣子,
浮現了,原以為是雪中送炭的那個人,
結果實際上自己才是那個被救助的人。

前不久參加了轉山的座談會,作者分享了自己一路的心得,
他說自己不是什麼單車高手,也不是什麼偉大的人,
他跟每個平凡人一樣平凡,他只是做一件事,
很努力地作,很呆的去執行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是我想這樣的勇氣,是多少人敢想卻不敢去執行的,
有多少的人說著等我準備好那天我就會出發,
而時間表卻是一延再延,閱讀《轉山》,
去感受書中所蘊含生命的幽邃與壯闊,
啟發那沉睡已久的流浪細胞,邁向各自孤獨的旅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