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人類第一次吃得是甚麼肉?為什麼出海旅行會缺乏營養?罐頭食物又是如何發現的?
每日在學校學習如何烹調食物,為的是要讓顧客享受到美味的佳餚;認識營養知識,是讓顧客吃到營養價值。但怎麼就是說不明白,菜餚裡,似乎還是有罐頭製品?許許多多的為什麼,這又要從何說起?翻起這本看似枯燥乏味「食物的歷史」,這讓我們對食物的瞭解,豁然開朗!故事從火把說起,這是烹飪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擺脫了過去只能生食的飲食型態,正當火的使用讓食物產生化學變化,千變萬化的烹調手法亦隨之而來。在人類還無法狩獵時,到底口裡咀嚼的,又是甚麼樣的肉呢?考古學家們發現,早在冰河時期出現的蝸牛殼塚,認定人類開始飼養其成為肉類食物,當人類開始定居時,將其飼養以方便採集食用。
十六世紀,歐洲的探險家們紛紛出航探險,一出海便沒有路地可以靠岸,在船上一待便是三個月以上之久,長途的海上旅行,因長期缺乏維生素C,導致大量壞血病發生,使船員致死,經過多方面的實驗過後才發現,水果能夠改善缺乏營養的問題,這才使的食物的營養漸漸的受到重視。工業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同時躍進,使的軍隊因為長期行軍所需要,增加大量的口糧,而刺激罐頭發展,同時間不但解決了軍需問題,也發現了新的殺菌方法,在追求罐頭食品的美味上,使的人們漸漸接受了這樣的保存食物方法,為食物的便利性跨出了重要的革新。
書中作者提到,食物的便利性與文明的進步,似乎也帶了一些文化的改革,原本同坐一桌飲食習慣,彼此交流心得的時間,因微波爐的發明,解放了屋簷下的人,無須相互等待,輕易瓦解了數千年的儀式。透過飲食聯繫彼此的方式,因便利成了障礙物。是不是有一天,廚師會完全被工業革命所取代?其實不然,我們雖能夠接受冷冰冰的自動販賣機所提供的便利服務,卻也期盼能夠享受得到尊重的服務,這也是為什麼服務業是機械無法取代的行業。
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食物,從書本上獲得歷史所經歷的點點滴滴,當我們回頭面對眼前的食物時,或許不再覺得只是製式化所完成的一項工業食品,而是經過歷史不斷的歷練所呈現出來藝術品時,記憶的感受,已遠遠勝過味覺的體驗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圖書《食物的歷史》之觀後感想< 編號:NO.04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