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時,就決定要寫這本書了。因為歐洲一直是我夢想中的旅遊勝地。有夢想中的古老巴洛克式建築,浪漫的巴黎,雄偉的教堂式建築,各小鎮迷人的風俗民情。藉由這本書的作者親身到歐洲留學並流浪的歷程,想必可以讓我學到或認識更多關於歐洲大陸各個國家各自獨特的文化。也許對我們將來不管是去歐洲留學或者旅遊都會有更深的幫助。
第一站是到法國,由於需要辦一大堆正式手續,像是學校註冊、銀行開戶、居留申請等瑣碎的官方手續,這些事辦起來比在台灣還要麻煩,而且跟法國給我們的「浪漫」的印象一點也扯不上關係。而且法國人的自由主義無時無刻都展露無疑,關門用甩的,踩樓梯用踱的,聽音樂用高分貝,帶狗散步,滿街大便隨地放,如果在街道上而沒踩到狗屎才是算走運。一點也不為身旁周遭的人著想。
法國還有些地區大多是單向道,很多還是禁行車輛。人行道雖然窄小,但是行人倍受尊重,過馬路時全是行人優先,這點跟我們台灣真的是非常的不同,同時也是我們非常夢寐以求的。
書中說到作者去銀行開戶時送了兩張電影票,是原音重現的「臥虎藏龍」。聽說在法國,通常是把外語片配成法文,然後字幕就省了。著實是對原著的不尊重。並且在法國的生鮮市場攤位,可不能像我們台灣的傳統市場一樣,將蔬果拿起來端詳一番,不喜歡再放回去換另一個。如果在那裏這麼做的話,可是犯了他們的大忌。這樣在台灣看似平常的小動作,在法國人的眼裡可是會認為我們「不懂規矩」。
之後作者又利用了假期,一個人買了到尼斯的來回公車票,暫時逃脫讓他胸口發悶的城鎮。一到尼斯後,覺得自己到了天堂,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寬廣的海岸步道上,直排輪一來一往,少年們藉由一小斜坡展現特技,享受短暫飛躍的快感,滑板車不時繞過他身邊。連當地的老先生都踩著腳踏車「站立」滑過。
在法國的最後一站是到位於法義邊境的阿爾卑斯山滑雪,與他的泰國同學的法國朋友們同行。一切準備就緒後和法國朋友們會合,初次見面,彼此互相擁吻、互報名字,但能否真正的記住全部人的名字就要看個人了。因為場面實在混亂,這就是麻煩但熱情的法國式招呼。滑雪重頭戲開始後,發現同行的法國朋友們個個早在小時候就是滑雪好手,反而對作者是第一次滑雪感到意外。
下一站是義大利。義大利的熱情、直接、真實、不擺架子,又是一個跟法國很不一樣的歐洲。且義大利的城市和人沒有距離感,散發出來的氣息,和台灣有點相似,連沿路景觀的雜亂無章,都跟台灣的街景有些類似。義大利人也十分熱心,常常看到狀似是有難的遊客,就會主動上前幫忙解決難題,通常是幫忙幫到底、送佛送上天,讓人覺得義大利真是一個美好的地方,替義大利政府做足了國民外交。
到義大利不能免俗的一定要到「水都」威尼斯。這裡的交通工具由於地理的關係,並不是一般國家常見的汽車、機車或腳踏車,而是很特別的「船」,如果有貨運的手推車,那就必須要跨越一座座的橋樑、拾級而上;且街道狹小彎曲,經常是此路不通,或是只通到運河邊便無路可行,這就是與眾不同的「水都」。
威尼斯的精華所在,聖馬可廣場,周遭的三棟建築物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的時期。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舊辦公廳,還有巴洛克時期的新辦公廳和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拿破崙側廳,加上附近又有公爵府、教堂,給人一種建築太多、太過分的壓迫感。但是卻又美得讓旅客們留戀、捨不得離去的城市。
以上兩個是看完這本書後覺得此生非去不可的國家。因為感覺這兩個國家的風俗大相逕庭,一個趨於冷漠,不為旁人著想的國家,到底為什麼會使世上的人們瘋狂著迷。至於義大利,很想去那世界聞名的比薩斜塔,比薩斜塔現在正以平均每年一釐米的角度傾斜,隨時有可能倒塌。但是真正的還是想要好好欣賞這令人驚艷的比薩斜塔。雖然義大利跟台灣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是想要看看有著許多古代華麗建築物的台灣。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圖書《出走歐陸:留學與流浪日記》之觀後感想< 編號:NO.06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