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圖書《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之觀後感想< 編號:NO.009>

吃飯在我們家的觀念裡就是填飽肚子,媽媽總是在飯桌上忙著分菜,我們顧著埋頭在碗中大口扒飯到嘴裡,吃飯時間往往不超過一小時,能吃到三十分鐘之久更是不可能,就好像我們是衝鋒殺敵的軍人為了延續生命才把糧食補濟完畢,吃飯變成一種例行公事,似乎只為了生理,那心理呢?日復一日的分食行為解決了胃定時的低鳴,五官裡的四官正在慢慢地麻木死去。

所謂【慢食】,並不只是【反速食】,它更在意的是在大量生產模式下全球口味一致化,傳統食材及菜餚的消失,以及速食式的生活價值觀。主張慢食的人認為:慢慢的進食,認認真真、全心全意、花時間和各種官能感知去慢慢地享受一頓美食,學習並支持這頓美食背後的努力及傳統。

花時間吃飯在台灣人心裡幾乎與浪費時間劃上等號。《慢食》書中提到法國人吃晚飯可以從下午六點用餐到凌晨四點,整整吃了十小時之久!中午十二點從坐下先喝開胃酒到第一道開胃菜上桌,已經是下午兩點了,由此可見法國人很捨得花這吃飯的時間。還記得當我們全家一塊到餐館用餐時,我媽總會說:『快!你要吃什麼。看好了嗎?快點,不然會等很久才有東西吃。』每每聽到她的這一席話都會鬧得我倆發脾氣,我不禁起了一種念頭『吃飯不應該是享受用餐環境讓身心放鬆心情愉快的嗎?』

『食』不單單是吃,而是咀嚼、是享受、是品嘗、是玩味、是精緻的完成。

美味的純度。早餐吃個起士蛋餅表面淋上各種我們熟悉的醬料:醬油膏、辣椒醬,如果想要讓口味更特別偶爾換成蕃茄醬也是常有的事。那起士應有的奶香純味和蛋餅的簡單香氣在哪呢?在台灣的飲食中沙茶醬和醬油膏這兩個萬能調味品不管在水煮、火烤、油炸都是你我最習慣的味道。吃到飽火鍋店最近幾年非常盛行,僅管店裡標榜“本店湯底採用柴魚高湯、昆布高湯”,用餐的人還是一個小碗調配著五花八門的醬,送到嘴裡前沾上一沾,瞬間變得個個都美味,還分得清是在吃食物還是在吃醬呢?過多的調味已經喧賓奪主,我們應該重視原味,調味品的使用也只是提升食物在味蕾上更多層次的變化而已。

在法國賣“蜂蜜”就是蜂蜜,不是蜜蜂飛行數百公里採集而成的沒資格叫做蜜。我到現在還不知道有沒有吃過“正港的蜂蜜”,電視新聞報導說市面上的蜂蜜有部分是人工製成、調味的假貨,讓我懷疑我對蜂蜜的味道是否正確。書上有提到說:『在古早以前沒有人工甘味劑,純粹使用糖做成蜜餞。』難道現在我們沒有了糖精就做不出蜜餞了嗎?如果我們不能對自己飲食文化的堅持,保有它原始的風味和特色,當外國人來台灣要吃台灣味的食物,身為台灣人的我們都不清楚它應有的模樣,又怎能把它們介紹給不了解台灣的外國人吃呢?

吃,始終被從商業的角度看待,很少被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更缺乏國際視野。

我覺得吃在生理上是必須的,一日三餐提供身體產生熱量供應各器官的運作,在心靈上的享受也是必須的。品嚐食物是培養而來的,像我其實會吃,但不懂得分辨出一道菜的好壞,甚至不清楚吃的菜它應有的味道,像松露我對它不熟悉,我只吃過一次要我說它的好壞還真的只能用好吃、好香這幾句辭窮的詞來形容,品嘗食物是要訊練,藉由常吃、細細品味方能透析食物在廚師妙手操作下的極致美味。《慢食》─慢。食。在這裡是指將食間的價值在美食的領域裡呈現出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