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看了一部陳可辛導演執導的電影—「投名狀」,原不知投名狀這個詞的意思,好奇心驅使我一探究竟,發現投名狀這個詞竟是語出水滸傳第十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內容提及的片段為─
在此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夥,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夥,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
投名狀劇中三位主角比照梁山伯好漢立誓同生共死的精神:「不能同生,但願同死」,雖然劇情最後是因背棄兄弟而引發悲劇的產生,但正因如此,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在另一個時代背景的水滸傳,更能體會到來自不同境遇的綠林好漢,在面對困境時,那種肝膽相照、相知相惜的兄弟情。
而《水滸傳》七十回版本之中我最喜歡的章回為,「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此篇我於高中時就曾讀過,當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林沖之妻張氏再三被高俅這奸官調戲,林沖卻不能言語,不能發怒,一旦反抗,所面對的立刻是政治力全面的迫害,然而在林沖被派看守草料場時,沒想到高俅又派陸謙等人來加害他,將草料場予之燒毀,好險因林沖外出打酒,才躲過一劫,發現內情的林冲,怒極攻心的他在山神廟殺了差撥、陸謙、富安,三個奸賊的除去可真謂大快人心,但另一方面,遭忌的林沖因先前的無力抵抗而失去了深愛的妻子,官逼民反的無奈使他最終上了梁山,這樣的結果卻也令人替林沖悲慘的遭遇倍感心酸啊!
在細細品味《水滸傳》之後,章章情節緊湊、刺激,令人也能身處其境般的感受到,書中各個擁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像是活跳脫出來地對話。像是仗義疏財的總首領宋江,因有及時雨之稱而天下聞名,膽大心粗、率直忠誠的黑旋風李逵,勇猛重義、酒醉打虎的武松,行徑不按牌理出牌、大鬧野豬林的花和尚魯智深…我深深被他們義薄雲天的悲壯情誼為之動容。
古時流傳有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指年輕人不該讀《水滸傳》,否則容易血氣方剛、愛逞兇惡鬥,但我認為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各種道德觀,重朋友、輕生死、講俠義、勇於對抗奸惡勢力,並不是表面上砍砍殺殺、意味著廉價義氣地那般膚淺,它不僅是部呈現當時時代背景的一本文學鉅著,更可以成為大眾用來評判是非善惡的標準,也難怪金聖嘆會將它列為六才子書之一,可見它對後世的影響是如此地深遠。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圖書《水滸傳》之觀後感想< 編號:NO.03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